发布问题
平台审核
律师解答
采纳答案
协议离婚中的成年子女在上学的问题
有
2
名律师解答
2025-04-16 01:26
收藏
律师解答(2)
李永慧律师
可以双方协商解决
2023-08-23 14:22:52
采纳
智能法律助手
你好,拿离婚证和离婚协议书以及双方的身份证及双方的户口本到男方户口所在地派出所申请办理就行。至于孩子户口,那就要看原来他是什么户口而定,现在城镇居民很难入农村户口的;如果本来是农村户口那自然没有多大问题;只是迁户口后,也很难享受到当地的待遇,农村的事土规距太多,法律上平等不能掩盖现实中的不平等,你要有心理准备。 原问题:《离婚后孩子上学问题。》
2022-08-23 01:29:22
采纳
相关咨询
你好,父母离婚,子女成年的无财产分割问题的离婚协议书怎么写
可以点击头像联系我给你代写离婚协议。
父母离婚,成年子女能否在协议上拒绝一方探视
展开全部1、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婚姻法》第三十八条规定:离婚后,不直接抚养子女的父或母,有探望子女的权利,另一方有协助的义务。行使探望权利的方式、时间由当事人协议;协议不成时,由人民法院判决。父或母探望子女,不利于子女身心健康的,由人民法院
离婚协议中孩子的继承问题怎么写
协议内容由双方根据具体情况协商决定。 你介绍的协议内容基本上是可行的。 如果以后一方不按照协议履行的话,另一方可以依据协商的内容,对方没有履行为由起诉就是了。 原问题:《协议离婚中儿子未成年的财产继承问题》
我想咨询一些关于离婚后子女成年的责任问题
成年子女很大部分是取决于自己主观的意志,她愿意跟哪方生活。另外,父母双方哪方的经济条件,以及生活习惯,更利于孩子的一方也是考虑的重要因素。还有,父母之间离婚的原因,以及主要过错方等等。 原问题:《父母离婚,子女刚成年,法律上该判给谁?》
您好,麻烦问下积分落户过程中离婚子女随迁问题
配偶及子女不用再“挂靠”目前大多数积分入户的申请者,其出发点更多是为了子女将来在广州上学做准备。而现行的积分入户政策中,通过积分制入户的人员配偶和未成年子女不能随迁,只能在本人户口迁过来之后,再申请配偶和小孩。其中,配偶的等候时间视夫妻双方
相关法律条文
公安部关于父母离婚后子女姓名变更有关问题的批复
关于人民法院审理离婚案件处理子女抚养问题的若干具体意见
关于审判人员在诉讼活动中执行回避制度若干问题的规定
监察部关于离退休干部在经济活动中收受巨款是否属受贿问题的请示的答复
相关法律热点
离婚协议中如何将所有财产交给子女?
夫妻双方离婚时,协商将共同财产全部交给子女的,可以在离婚协议书中明确记载夫妻共同财产赠与子女。《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1062条夫妻在婚姻关系存续期间获得的下列财产,属于夫妻共同财产,属于夫妻共同财产。
离婚后成年子女对父母有赡养义务吗
相信很多离异家庭都面临一个问题,就是子女跟着一方生活,另外一方却不闻不问甚至不给生活费。但是当孩子长大后,却又想让孩子反过来赡养你。那么,离婚后成年子女对父母有赡养义务吗?今天询律君就来给大家聊聊。
离婚协议里面子女抚养怎么写? 离婚协议在哪里写才有效?
赡养协议需要所有子女签字吗?子女之间签的赡养协议有效吗?
只有离婚协议书没有离婚证算离婚吗,男方在监狱女方想离婚怎么办
相关合同范本
子女抚养协议书
离婚协议
离婚协议
离婚协议
离婚协议书
相关罪名库
强奸罪的常见问题
一、如何判断违背妇女意志?违背妇女意志一般要以妇女反抗为根据。反抗的内容包括呼救、语言拒绝、求情、指责等。身体战斗不能作为反抗的唯一标准。现行刑法对反抗的内容和程度采取放宽态度,比如在特殊情况下,妇女不敢反抗(如行为人携带凶器实施暴力、胁迫...
妨碍公务罪的常见问题
(一)常见类型1、阻碍人大代表依法执行代表职务。具体表现为,以暴力、威胁方法阻碍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代表依法执行代表职务的行为。全国人大代表在本级人民代表大会会议期间的工作和本级人民代表大会闭会期间履行代表职责的活动,都是...
重婚罪的常见问题
一、重婚罪与通奸及同居行为的界限通奸是指有配偶的人与他人发生的婚外性行为,是应受舆论谴责的不道德行为,不构成重婚罪。同居是2001年婚姻法修订后旧婚姻法中非法同居的新定义,不存在非法同居。同居指均无配偶的男女双方在未办结婚登记又不符合结婚实...
敲诈勒索罪的常见问题
一、本罪既遂与未遂的界限行为人使用了威胁或要挟手段,非法取得了他人的财物,就构成了敲诈勒索罪的既遂。如果行为人只使用恐吓、威胁或威胁,被害人没有恐惧,因此没有交出财产;或者被害人虽然有恐惧,但没有交出财产,属于敲诈勒索罪的未遂。二、与抢劫罪...
非法吸收公共存款罪的争议问题
一、概念不清刑法并末明确规定了如何非法吸收公众存款或变相吸收公众存款,也没有相应的司法解释。因此,刑法本身行为涉嫌非法吸收公众存款,什么样的行为涉嫌变相吸收公众存款,刑法本身并没有解决。在司法实践中,一些法院援引1998年7月国务院第247...
精品问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