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问题 平台审核 律师解答 采纳答案

劳动纠纷,2019.2.14入职,未购买社保,签了劳动合同未给我。3月9日本人申请与公司解除劳动关系,应怎样处理?

0名律师解答
2025-04-19 11:57
收藏
律师解答(0)
事业单位的临时工单位没有签劳动合同没有交社保,可以要求单位补缴社保及签订劳务合同。  劳动合同法规定:  用人单位拒签劳动合同  1、用人单位拒绝与劳动者签订劳动合同的,用人单位应当赔偿劳动者双倍工资。  2、用人单位自用工之日起满一年不与劳动者订立书面劳动合同的,视为用人单位与劳动者已订立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此时用人单位不与劳动者订立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的,应当自订立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之日起向劳动者每月支付二倍的工资。  3、用人单位拒绝与劳动者订立劳动合同,后将劳动者辞退的,应当赔偿劳动者经济补偿金,若属于违法辞退,则需要向劳动者支付经济赔偿金。  来源法规:《劳动合同法实施条例》第六条规定,用人单位未与劳动者签订劳动合同,最长应支付11个月双倍工资,用工之日起满一年还未签定劳动合同,视为双方已订立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劳动合同法》第四十八条规定,用人单位违反本法规定解除或者终止劳动合同,如果劳动者不要求继续履行劳动合同或者劳动合同已经不能继续履行的,用人单位应当支付赔偿金。  员工维权途径  法律已经针对没签劳动合同,劳动者可获得补偿做出明确规定,那么劳动者究竟该怎么维权呢?  (一)准备证明和用人单位存在事实劳动关系的证据  任何工资支付凭证或记录、缴纳各项社会保险费的记录;或者有用人单位向劳动者发放的“工作证”、“服务证”等能够证明身份的证件;劳动者填写的用人单位招工招聘“登记表”、“报名表”等招用记录;考勤记录;其他劳动者的证言等凭证,都可作为认定双方存在劳动关系的证明。  (二)维权流程:双方协商→劳动仲裁→提起诉讼  劳动者可以依据法律和用人单位进行协商,如果协商不成可以提供证据向劳动部门提起劳动仲裁,如果仲裁结果不满意,可以向法院提起诉讼。起诉是最后的维权手段,如果劳动者在前面两个方法中已经能够解决问题,那么就没必要诉讼了。  用人单位不和劳动者签订劳动合同属于违法行为,劳动者在没签劳动合同被辞退的情况要学会拿起法律的武器来维护自己的合法权利。  第一、如公司没有交社保,可以要求补缴社保。社保在入职后一个月要办理,未办理可以社保部门投诉。  第二、如公司一直没有签合同属于违法行为,可要求公司支付未签订书面劳动合同的双倍工资。  第三、如果公司违法解除劳动合同,还要承担赔偿金,赔偿金的标准是经济补偿的两倍。如果是劳动者提出辞职,可要求单位支付经济补偿金。  第四、如在公司工作满一年的,公司解除劳动合同,还要支付失业保险金的。  第五、如果公司有加班行为,还要按法定标准支付加班工资以及加付赔偿金的。  第六、如果公司克扣工资,还应足额支付工资以及加付赔偿金的。  第七、如果涉及工伤问题,先由单位申请,单位30日不申请,自己赶紧申请。另外请保存好能证明与用人单位劳动关系的证据,如工牌,工服,工资条或工资入账证明,与负责人的通话录音等。  第八、就以上纠纷,无法协商的,建议委托律师搜集相关证据,向当地劳动监察部门投诉,也可以向当地劳动仲裁机构申请劳动仲裁,对仲裁结果不服的,及时向人民法院起诉,最大限度的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原问题:《事业单位的临时工,单位没有签劳动合同,没有交社保,怎么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2022-05-23 03:15:35
采纳
相关咨询
相关法律条文
相关法律热点
相关合同范本
相关罪名库
故意伤害罪的纠纷管辖 被害人是否有证据证明犯罪事实有证据,案件属于可以提起自诉的案件;不符合自诉案件的条件。
重婚罪的纠纷管辖及救济手段 一、重婚罪的纠纷管辖(1)对于由被害人提出控告的重婚案件仍按1979年12月15日发出的《1653关于执行刑事诉讼法规定的案件管辖范围的通知》的规定执行,由人民法院直接受理。(2)对于被害人不控告,而由人民群众、社会团体或有关单位提出控告的...
危险驾驶罪的纠纷管辖及常见问题 一、危险驾驶罪的纠纷管辖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安全法》第九十一条第二款、第四款的规定,酒后驾驶机动车的,由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约束,吊销机动车驾驶证,依法追究刑事责任;五年内不得重新取得机动车驾驶证。酒后驾驶经营机动车的,由公安机关交...
故意杀人罪的自杀处理 一、相约自杀指相互约定自愿共同自杀的行为。因为行为人没有故意剥夺他人生命的行为,自杀未逞的一般不能认为是故意杀人罪;但行为人受托杀害对方,然后自杀未逞的,应当构成故意杀人罪,量刑时可以考虑从轻处罚;以约定自杀为名,诱骗他人自杀的,应当按照故...
多次贪污未经处理如何累计数额 刑法第三百八十三条第二款规定:“对多次贪污未经处理的,按照累计贪污数额处罚。”对于“未经处理”如何理解,理论上存在不同的观点,司法实践中存在不同的做法。对于“多次贪污未经处理”的理解,在正确区分了构成犯罪的贪污行为和不构成犯罪的贪污行为的基...
精品问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