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问题
平台审核
律师解答
采纳答案
法院赔偿款汇到本人卡上,但本人没有签名,这程序对吗?
有
1
名律师解答
2025-05-13 08:59
收藏
律师解答(1)
王子理律师
您好,案件到执行阶段了嘛?
2022-04-07 09:14:48
采纳
相关咨询
笔记是否本人签名
一般都需要。当事人在争议前的签字样本叫做案前样本,在争议后补做的签字叫做案后样本。一般以案前样本为准。但案前样本不足也会让你本人亲自去签100个名字当做案后样本(但实践中是全不全都让你先写一个)。案后样本因为当事人可以故意改变书写习惯,所以
债务问题,欠条有本人签名和指印,但身份证号码填错还有效吗?
您好,如果是本人签名,仍然是有效的。我是郑州的律师,有需要的话,可以电话咨询详细沟通。
赔偿没有钱赔偿 上法院了冻结资金的情况下 是就冻结本人的吗
一般是冻结案件当事人
去法院领取赔偿金,本人无法到现场,可以直接打到卡上吗
在银行贷款,没拿到钱,别人伪造业务委托和本人签名,上法院都告不赢
伪造的借条,不具有证据的真实性和合法性,肯定是没有法律效力的。如果我们有证据证明借条是伪造的话,那就说明不存在真实的借贷关系,当然就不需要偿还该笔借款。但问题关键是必须有证据证明借条是伪造的。如果借条是伪造的,我们首要任务肯定是要积极收集相
相关法律条文
人民法院赔偿委员会审理国家赔偿案件程序的规定
第一条 赔偿请求人向赔偿委员会申请作出赔偿决定,应当递交赔偿申请书一式四份。赔偿请求人书写申请书确有困难的,可以口头申请。
公安机关办理国家赔偿案件程序规定
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规范公安机关办理国家赔偿案件程序,促进公安机关在办理国家赔偿案件中正确履行职责,保障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享有依法取得国家赔偿的权利,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赔偿法》(以下简称《国家赔偿法》)和《国家赔偿费用管理条例》等有...
关于国家赔偿监督程序若干问题的规定
刑法第294条第一款和第384条第一款的解释
中华人民共和国电子签名法
相关法律热点
被拐儿童本人的态度是否会影响到法院对买家的判决?
对于孙卓本人而言,他这十四年都是和养父母生活在一起,在他的认知里面,这就是他的父母,说孙卓没有辨别是非的能力,那时网友站在了上帝视角,可以观察者的身份去评论他人,但是世界上永远没有真正的感同身受。
离婚找了律师本人可以不去法庭吗
现在委托律师基本都是专门授权的,委托人可以不出庭。那么,离婚找了律师本人也可以不去法庭吗?接下来小编就来和大家简单说说。
职工社保交五年,本人离职可以自己交吗
病人患有癌症晚期,是否告诉本人
身边会有很多例子,当一个人患癌的时候,他的家人第一个事情是隐瞒病患,有的可能在家人转变的态度中发现这个不同,有点苦恼至死都不知情,我们在纠结要不要告诉地方的时候,是否忘了他本人是否享有这个知情权呢?
离婚直接找律师是不是不用本人出面?
当代社会,人们总是忙忙碌碌,忙于工作、忙于生活、忙于各种形形色色的事物中,我们也会因为很多事情忽视很多,也会因为各种原因导致自己本身的婚姻走到尽头,在婚姻结尾的时候,可能是因为工作的忙碌没有办法出面去处理离婚事宜,也可能因为曾经的情人变成陌路仇人而选择不见,那么我们可以在办理离婚的时候不出面吗?
相关合同范本
借 款 协 议
电力工程设备招标程序及招标文件范本 第Ⅱ部分(招标程序)
赔偿协议书
租赁经营投标程序及规则
电力工程设备招标程序及招标文件范本
相关罪名库
信用卡诈骗罪的概念_信用卡诈骗罪的构成条件
概念:依据刑法第196条的明文规定,信用卡诈骗罪指的是以非法占有为目地,触犯信用卡管理法规,利用银行信用卡进行网络诈骗活动,套取财物金额较大的行为。利用银行信用卡,通常指的是采用假冒的、报废的银行信用卡或盗用他人的银行信用卡、恶意透支的方法...
信用卡诈骗罪的刑法法条
第一百九十六条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开展信用卡诈骗活动。数额较大的,处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二万元以上二十万元以下罚款;数额巨大或者有其他严重情节的,处五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五万元以上五十万元以下罚款;数额特别巨大或者有其他特别...
信用卡诈骗罪的立案标准
本罪的立案标准根据相关法律规定,涉嫌下列情形之一的,应予追诉:1、使用伪造的信用卡、以虚假的身份证明骗领的信用卡、作废的信用卡或者冒用他人信用卡,进行信用卡诈骗活动,数额在5000元以上的行为。刑法第一百九十六条第一款第(三)项所称“冒用他...
信用卡诈骗罪的基本特征
信用卡诈骗罪在犯罪构成上具有如下特征:一、犯罪主体犯罪主体根据刑法规定,本罪的犯罪主体为一般主体,只能由自然人构成。在犯罪主体中存在以下问题:1、单位能不能成为该罪的犯罪主体?对此学界存有分歧。否定说认为,信用卡存在使用额的限制,单位不必冒...
信用卡诈骗罪的司法解释
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关于办理妨害信用卡管理刑事案件具体应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2009年10月12日最高人民法院审判委员会第1475次会议、2009年11月12日最高人民检察院第十一届检察委员会第二十二次会议通过,根据2018年7月...
精品问答